blog

Trauma意外及精神創傷

我們這科有針對創傷的研究,試圖解釋創傷對身體不同層面的影響,由骨骼、關節等結構層面、臟腑功能以至內心分泌平衡,牽連至心理上的各種態度,以及精神上壓力承受度。
我們應用的技巧除了本科Osteopathy之外,還有Barral institute & Chickly Institute 的高階技巧,能更準確並深入啓動身體中自我復原機制,讓身體依據人體藍圖作最理想化的調整修正。
創傷的形成是情緒與衝擊力的結合,我們若是肉體受創,整列好骨架,舒張筋膜,理順循環,花時間好好休息就能痊癒,舉例說在醉酒沒意識時受傷,或是孩童時期玩樂受傷。但若是在苦思,煩惱擔憂中,或在恐懼驚惶時受傷,在意識中就會有陰霾,而這正是創傷難以康復的關口。
我們相信要 “使”人康復是不可能的,因為我們無法去代替又或強迫他人消化他/她的情緒,解開心結是當事人自己與自己內心對話溝通的結果。在家庭中/職場上/生活圈子中累積的情緒藉着衝擊力植入身體,我們有勇氣借處理身體疼痛去檢視這些被忽略的情緒嗎?還是甘願做駝鳥,讓身體習慣痛楚?這是創傷難處理的地方。然而,當他/她一旦釋懷,想得開、諗得通、接受了,其實過往那10分鐘/1小時/1週所經歷並產生的情緒不應主宰往後的人生,我們可以選擇從今天起賦與新的一天的態度,身體的枷鎖就鬆開,體內的循環就以更有生命力的節奏行走,這是且個治療的終點,也是生命的另一個起點。
我們治療師的角色是藉住高階技巧引導身體自由表達,我們會減少使用力量/肌層面的調整手法。我們會調較身體去到最少張力扭曲的臨界點(neutral point),然後安定於此點,靜候身體選擇鬆開扭力的活動方向,這樣隨之而來的放鬆是身體作主導,治療師為輔助的,這亦是osteopathy一貫以來的治療態度,尊重身體,然後留意身體在之後發生的衍化。

Related Pos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