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的身體是如何承載 情緒/ 感受/ 創傷記憶/ 壓力 呢?
在面臨壓力的關口,大腦作為統管者會將 情緒/ 感受 /壓力 (物理層面及精神層面) 分配傳遞予各個內臟。內臟的組織結構及筋膜就會發生變化,並成為一種記錄。譬如說內臟的質感/ 柔軟度/ 彈性/ 反應/ 鬆透感的改變,或者是附近筋膜牽扯的張力 (tension) 失衡。這些都會影響血液、淋巴、體液循環;當然,神經線亦會連鎖地受到影響。
當我們理解到這個機制《身體─心理》的互動連鎖,我們便可進一步理解身體作為《情緒─臟腑─行為─臟腑》的載體。
每一個內臟器官都是相對應的情緒港口。當我們在一些處境下出現情緒反應,那是源自我們的內臟,而不是單純的手震,下巴鎖緊等的行為反應。內臟對於我們的感受及情緒是十分敏感的,並會因應強度,重要程度,時間長度作出反應。
每個人身體都有他/她的弱項 (weak link),使致壓力/ 傷患傾向於那些內臟累積。此外,家族遺傳也是影響內臟狀況表現的因素之一。誠然,現代的生活習慣往往也影響着內臟的健康狀況。
我們會知道,痛症可以源於情緒的影響,而情緒及壓力影響着內臟功能、血液/ 淋巴循環、筋膜張力這些因素。而相對地,當臟腑受傷或、受感染或不舒展,這會引致臟腑功能下降,一些情緒亦會較易被引發出來,從而影響着身邊的人,或影響着他/她的社交生活,由此編寫着人生際遇。
當內臟得到好好對待,適當休養,營養供應,一個人的行為舉止,對答反應也會或多或少地變化着,雖然不一定是外表客觀上可觀察到的,但在見微知著的人眼中會看到氣質的轉化。
話說回頭,這些改變並不代表身體弱項 (weak link) 已消失。當身體面臨另外一些壓力,身體反應也許會依循路線走回過往軌跡而引致身體問題重覆發生。[當然,我們會有方法向身體建議走其他迴路而使問題得到疏解。
重要的是:我們覺察了這身體─情緒連鎖機制,可以有助我們善待身體。痛症是一個召喚,呼喚我們由外面世界回到自己身心,是時候重新照顧好自己了。